維基共筆Wiki
Advertisement

愛因斯坦 :「科學是我們所擁有最珍貴的東西。」

  • 民國早年被翻譯成賽恩斯或是稱作賽先生或是賽小姐
  • 科學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一些學習自然科學的人常常忽略社會科學,而純粹以自然科學的觀點看人類,歷史上就曾經出現侵略者引用達爾文天擇演化論所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合理化侵略的行為,這樣只注重自然科學的偏頗的科學觀點可能會使人類社會造成崩潰的影響。
  • 相較於西方,中華文化因為環境不科學,政府用科舉制度吸引知識分子注意力,雖然不少科學重要觀念曾經被發現,但是沒有完整的發展。直到近代才有國際著名的科學家,像是李遠哲(接受本土教育)、何大一(台裔台中美國人)、李政道(外國教育)、楊振寧(外國教育)。
  • 柏拉圖在《理想國》(435e)中說:「我們(雅典)這個地方的特色是愛求知,而埃及人與腓尼基人則較愛錢。」[1]
  • 亞裔學生求學的態度和歐美學生求真的精神不同。之前一篇"我就不該錄取你",也是類似內容,但是那篇也有一些爭議。但亞裔學生之所以為生計而求學也和亞洲普遍經濟不好有關,這則是因為科學落後歐美,因此需要成為歐美科學成果的科技相關產業以賺錢有關,也因此無法自己發展基礎科學,如此一直惡性循環,所以像是日本是諾貝爾獎第二多的國家、李遠哲和很多華裔諾貝爾獎得主、陳省身丘成桐等數學家逆風而行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
  • 科學的目的:量化(符號邏輯 )。要量化前必須要先能質化 (文字邏輯 )。

熱力學之父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第一代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說過:在物理科學中學習任何科目的方向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找到數值推算和可行的方法測量一些質量與它相連的原則。我常說,當你能測量你所說的事物並以數字表達它時,說明關於這個事物你的確是知道一些的,但是當你無法測量它、無法以數字表達它時,說明你的所知就是貧乏的、難以令人滿意的:它可能是知識的開端,但你幾乎沒有從思想上達到科學的階段,無論這個事物是什麼。

科學研究 分兩種[ | ]

觀察研究 :並未改變任何變因 而觀察改變,單純觀察的研究。譬如部分的流行病學研究

真實驗研究 :有改變變因並且觀察應變變因 改變的研究,譬如隨機對照研究

兩者都有統計學 上的應用。

實證醫學等級[ | ]

實證醫學 為例,隨機對照研究的實證等級比流行病學研究高。

在科學界,除了少數領域如數學或理論物理,大多數領域學術論文幾乎嚴禁使用「prove」這個字,而是要用「imply」、「indicate」、「suggest」、「support」、「demonstrate」、「reveal」等等這樣的字眼,頂多再加上「strongly」、「clearly」這類的副詞,因為絕大部分實驗只能說在特定條件下會得到特定的結果,要其他團隊也能再現實驗下,科學社群才會有所謂的共識。

如何面對無窮盡的有為科學知識?[ | ]

科學新知這種東西,除了有系統地整理,不然我認為意義不大。以前在大仁讀書時,老師教說文獻分成三級,一級文獻是論文(最新的,可能剛發表)、二級文獻是資料庫、我們所讀的課本是三級文獻。三級文獻落後一級文獻可能幾十年喔!但是臨床上其實以課本,也就是三級文獻就可以了!為甚麼?因為新的可能會錯,課本的都是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論,比起一級文獻而言。

這對於其他醫學之外的學科,像是物理或是化學......等也是如此的,一味求新,不如把基礎打好吧!

科學的性質[ | ]

證明的相反是證偽,譬如說,科學有可證偽性。

證明分成理論證明(邏輯證明)和實驗證明科學必須包含理論證明實驗證明

各大科學家對科學的看法[ | ]

熱力學之父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第一代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 | ]

  • 科學的目的:量化(符號邏輯 )。要量化前必須要先能質化 (文字邏輯 )。

熱力學之父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第一代開爾文男爵威廉·湯姆森說過:在物理科學中學習任何科目的方向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找到數值推算和可行的方法測量一些質量與它相連的原則。我常說,當你能測量你所說的事物並以數字表達它時,說明關於這個事物你的確是知道一些的,但是當你無法測量它、無法以數字表達它時,說明你的所知就是貧乏的、難以令人滿意的:它可能是知識的開端,但你幾乎沒有從思想上達到科學的階段,無論這個事物是什麼。

例子一、軟硬酸鹼學說[ | ]

路以士酸鹼學說只做到了質化研究,無法對酸鹼反應作出有效的預測,皮爾遜提出的軟硬酸鹼理論藉由量化定義了軟和硬,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例子二、哲學心理學和科學心理學[ | ]

今日所謂的"心理學"是指"科學心理學",有別於其之前的心理學學派所強調的的研究。由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即科學心理學(英語:scientific psychology))的開端。以可量化的實驗來研究心理學。

哲學心理學
流派 內容
佛洛伊德(德語: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動態的個人潛意識、will to preasure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舊譯楊格,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 「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集體潛意識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奧地利心理學家。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

費米所認為好的科學研究[ | ]

計算方法只有兩種。第一種,也是我喜歡採用的,就是擁有一個明確的物理影像;第二種,則必須具備嚴密的數學形式結構。

  • 二的例子:形式主義者(formalist)狄拉克經常談到應該優先尋找美麗的方程式,而不要煩惱其物理意義。
    • 對此,史蒂文·溫伯格曾有評論:狄拉克告訴學物理的學生不要煩惱方程式的物理意義,而要關注方程式的美。這個建議只對那些於數學純粹之美非常敏銳的物理學家才有用,他們可以仰賴它尋找前進的方向。這種物理學家並不多——或許只有狄拉克本人。
  • 二的反例:戴森當時反問費米,為甚麼他的理論算不上是一致的數學形式體系。費米反問道:「你們在計算過程中引入了多少個任意參數?」戴森回答說四個。於是費米便說:「我記得我的朋友馮·諾依曼曾經說過,用四個參數我可以擬合出一頭大象,而用五個參數我可以讓它的鼻子擺動。」

科學家對科學家的文學素養期許[ | ]

  •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后,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系,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丘成桐[2]
  • 消閑的時候,我就看小說、看電影、散散步、念念中國古代的詩詞,我的案頭上經常放著唐詩、宋詞。我對文學歷史一直都有興趣,每天都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看歷史書和文學書。——丘成桐[2]
  • 中國古典文學深深影響了我。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搞數學研究也有同樣的經驗,讀書只要有興趣,不一定要全懂,慢慢領會其思想。同時也一定要做到淡泊名利。陶淵明的詩文深得自然之趣,我們做科學的也需要得到自然界的氣息,需要同樣的精神。——丘成桐[2]
  • 我本人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從《詩經》我看到比興方法對找尋數學方向的重要性;吟誦《楚辭》和《史記》激勵起我對數學的熱情,向大自然追尋真與美的感受。——丘成桐[3]

基礎學科:基礎自然科學學科、基礎社會科學學科[ | ]

多元智能理論:今日科技一日千里,似乎未來會著重於資訊和數理智能,但是不同知能的人能力不同,所能對社會造成的貢獻也不盡相同,行行出狀元。

形式科學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邏輯學數學統計學

自然科學之王: 物理

會用到數學

社會科學之王: 經濟學

會用到數學

都會用到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 化學 歷史

生物學 重要分支:醫學

基礎醫學(生理學生物化學 )

應用醫學

地理
地球科學 人類學

參考[ | ]

現代科學通常可劃分為三大分支,即形式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每一個分支都包括各種專門化而又相互重疊的科學學科,它們常擁有各自的Template:Link-en命名法及專業技能[4]。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皆為經驗科學[5],即它們的知識建立在經驗證據Template:Link-en的基礎上,能夠由其他研究者在相同條件下檢驗其有效性。[6]

還有一些密切相關的學科是運用科學知識以達到實用目的,如工程學醫學等,這些學科也被稱作應用科學。形式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應用科學等四大領域,其分類關係如下表所示。

科學
形式科學 經驗科學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基礎 邏輯學數學統計學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空間科學 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
應用 計算機科學 工學農學醫學牙科藥學 工商管理法學教育學

方法論[ | ]

科學的方法

  • 費米: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如果實驗結果符合假設,這就是測量;如果不符合假設,這就是發現。
    • 原文:There are two possible outcomes: If the result confirms the hypothesis, then you've made a measurement. If the result is contrary to the hypothesis, then you've made a discovery.

科普著作[ | ]

科普網站介紹[ | ]

科學寫作練習網站[ | ]

科學文獻摘要寫法[ | ]

科學文獻摘要寫法

期刊[ | ]

開放獲取期刊[ | ]

維基百科期刊版[ | ]

生物學與醫學期刊[ | ]

  • ELife
  • 分子植物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 國際醫療科學期刊

數學期刊[ | ]

数学科学研究

有機合成[ | ]

有机合成 (期刊)

電腦期刊[ | ]

  • INFOCOMP電腦科學期刊
  • 計算理論期刊
  • 電腦科學邏輯方法期刊

延遲開放獲取期刊[ | ]

分子與細胞蛋白質組學期刊

活動[ | ]

相關獎項[ | ]

  • [2014全球百大科技獎:這獎到底什麼獎? pansci.tw/archives/68235]

科學突破[ | ]

2015[ | ]

【年度榜單】2015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Scientific American's Top 10 Science Stories of 2015

And Science’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is …

10 bigges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in 2015

生物學[ | ]

12 amazing fossil finds of 2015-SCIENCE NEWS

參考資料[ | ]

  1. 2020scientific american>名家專欄>形上集>我們這地方的特色是愛求知
  2. 2.0 2.1 2.2 Template:Cite web
  3. Template:Cite web
  4. Template:Cite web
  5. Template:Cite book
  6. Template:Cite book
Advertisement